沉默一詞形容人不愛說話、不愛交談,而干部“沉默”,卻折射出了庸政懶政怠政的不良風氣。筆者以為,干部“沉默”不是“金”?;鶎痈刹俊俺聊爆F象值得警惕,因為它會侵蝕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干事氛圍,也會讓群眾感受到“沉默震耳欲聾”。
“沉默”干部的產生并不是無跡可尋。其中一個共性的問題——擔當精神的缺失?!俺聊毙透刹坑鍪虏桓覔?,怕字當頭,怕擔任務、怕出問題、怕得罪人。深究這些“沉默”干部“失語”的原因不難發現:一類是胸無點墨,沉默不語。有的干部能力不足,“言之無物”不會說,見識不夠,面對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,沒有想法,更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干工作,自然就不敢輕易發表意見。一類是怕“禍從口出”不愿說。有的單位誰說話誰干活,誰答收到誰負責,大家都低下頭不敢攬事;有的“老資歷”干部深諳“為官慎言”之道,不輕易發表不同意見,領導說什么都說好,秉著少說話的原則,要么是講話講一半留一半,要么就一言不發;有的人算盤打得噼啪響,卻善于閉嘴裝糊涂,不喊口號不擔責,擼起袖子就是看。還有一類是怕“人微言輕”不敢說。有的年輕干部缺乏資歷和閱歷,受到“排資論輩”“躺平思潮”等不良風氣影響,跟著“老油條”學成“小油條”,遇事不敢說也不作為,整天懵懵懂懂的,這些年輕干部借口“人微言輕”不敢說而不說話。有的人擔心“言多語失”,怕被“追責問責”,當起“老好人”、做了“失語者”;還有就是想說沒有機會,只會著急干瞪眼?!俺聊汀备刹康某霈F有其自身原因,但客觀上也與單位政治環境有直接關系。
要讓沉默者“開口”,并且吐“金”,就要培養干部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戒”的胸襟氣度,真正敢說話、敢說真話。要加強領導干部自身修養,定期開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,既要讓干部感到壓力,又要幫干部找到出路。要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,為基層干部敢發言敢表態提供制度保障,通過紀律和規矩為敢講真話敢擔當的基層干部撐腰鼓勁。要整治干部“沉默”“失語”現象,激勵和鼓勵干部勇于擔當、敢于擔當、善于擔當,創造條件讓基層干部會說、敢說、能說、愿說。
(責任編輯:韋鳴 審核:盧秀麗)